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
近年来,龙陵县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立足滇西抗战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地域性特点,不断以法治之力护航滇西抗战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近日,由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发布的“滇西抗战文物主题游径”,位于龙陵县的惠通桥、松山战役遗址、龙陵抗日战争纪念馆等6个的抗战文物遗址被纳入其中。
一、检旅携手,搭建协作桥梁
龙陵县检察院与县文化和旅游局成立“检察+文物保护”工作联系点,双方联合会签《关于建立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确立线索移送、会商研判等六大协作机制,指定联络员负责日常对接。针对重大文物案件、事件和舆情,双方及时互通信息、共商处置方案。同时,建立“文保检察官”和“特邀检察官助理”制度,通过互聘专家,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文物保护监督与案件办理提供专业支撑。
二、科技赋能,助力文物普查
今年1月,龙陵县检察院利用无人机、林调通等科技优势,协助县文化和旅游局完成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松山战役旧址遗址的航测建模,正式建立龙陵县检察院公益诉讼监督数据库,实现文物和文化遗产检察公益诉讼保护数字化 。松山战役旧址、老东坡日军阵地地势复杂、树林茂密,部分区域难以抵达,给日常巡查与普查工作带来挑战。龙陵县检察院派遣文保检察官,协同昆明南方潮科技公司专业人员,利用具备激光雷达扫描功能的大疆RTK350无人机开展测绘。通过“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生成三维立体影像,全面记录文物地表结构与保存现状,为普查复核提供精准数据,助力松山战役遗址顺利完成复核。
三、现场听证,凝聚保护合力
文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文物保护也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仅依靠某一组织难以实现对文物的全方位保护。龙陵县检察院在工作中注重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针对履职过程中发现的松山战役遗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保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立办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案过程中,通过将公益诉讼听证会设在文物保护现场,邀请人民监督员、听证员、文物保护主管单位及辖区政府参与。听证会上,检察官阐述文物保护现状与问题,明晰职责,参会各方围绕案件充分发表意见,行政主管单位表示将积极履职整改,推动形成“行政+司法+社会”齐抓共管保护合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引导和鼓励群众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物保护,不断织密文物安全防护网。
四、加强宣传,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在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龙陵县检察院联合县文化和旅游局于抗战纪念广场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宣传展板、现场讲解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介绍公益诉讼在文物保护领域的职能与作用,提升群众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当日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500余次。
龙陵县作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壮烈史诗,保护历史文物,就是守护民族的历史记忆。下一步,龙陵县检察院将持续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助推龙陵滇西抗战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